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。

短端利率下降,是因为美联储正在采取措施应对日益显现的衰退。自此,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的一幕深印在沃尔克的头脑中。

治污先治环保腐败“污染源”

反观当下中国,无风险收益率的陡峭化已达九月之久。长端利率之所以盘桓不下,有说是因为市场对短端利率预期不稳,索取更高风险溢价所致。也许,这届政府对经济增速下滑的容忍程度实实在地在提升了,对地方政府和国企负债过快扩张势头也有了更清醒认识,但中国经济对投资和债务过度依赖的困境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摆脱,因为这背后涉及到财政制度的根本变革,甚至根本就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脱胎换骨。如此,商行再次通过种种创新绕开监管约束实现资产负债表的扩张,这会反映为短期利率的上升和期限利差的缩窄。沃尔克之前的美联储之所以一(声)誉难求,就是因为在经济下行时下调利率太快太久,而在经济回稳时收紧利率太慢太短。

央行可以通过正回购锁定短期流动性,而通过定向降准或再贷款等投放长期流动性,通过锁短放长实现长期利率的下降和期限利差的收窄,达到稳增长和控杠杆的双重目标。沃尔克一厢情愿地认为,为抑制势不可挡的通胀,短端利率上行是必须的,而一旦市场相信美联储新政能够取得成功,长端利率自会水到渠成地下行。过去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——中国经济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速度效益性的经济。

但是我们国家来讲,按照我们过去10%的增长是低的,我们叫中高速增长。我给了一个概念,叫中高速稳定增长期,或者叫经济增长的新常态,实际上就是中高速的稳定增长期。我们现在关注的是这些地区回落以后,经济逐步在走稳了,是不是预示着中国经济总体上也会逐步走稳,东部地区是有先导或者预示意义的。像过去这几年,中国的广东、江苏、山东,包括河北、上海、北京,它们的增长速度实际上要率先回落的,部分的地区增长率实际上已经降到了7%左右。

但是我这个基本判断,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现在还没有结束。我们做了一个测算,大概2000年左右,中国一个百分点的GDP所能够接纳的就业人数在80万人左右,现在是在140万—160万左右。

治污先治环保腐败“污染源”

迄今为止,到今天2014年3月14号,我们两会刚刚结束,这样的过程还没有结束。由于我们国家比较大,发展不均衡,但是我们中高速发展的均衡点会比日本、韩国高一点,比如在7%左右,或者在6—7%之间,这是我们某种意义上的猜测,它需要整个经济实际过程的验证。中国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,还能增长多长时间?我们经过测算以后,大概中国在2013年—2015年,中国的人均GDP也会达到这个点,也就是1.1万国际元这个点;实际上到2013年中国的人均GDP,用购买力评价来讲已经达到了1.1万国际元。我们稍微看得远一点,中国经济下一步应该进入什么样的状态;我们希望这样一个转换期能够在今后一两年、两三年的时间能够完成,也就是找到它新的均衡点,这样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。

这次三中全会文件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负面清单。经济转型很大一条,过去粗放的增长方式现在要变得比较精细,具体来讲,劳动力成本、土地成本、资金成本、流通成本、知识产权保护成本、准入成本。所以中国经济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以消费为主,以服务业为主,更多的依靠内需,更多的依靠要素率的提升,而不是要素数量的增长,来形成这样的经济增长。一个是它稳定,再一个我们希望它达到六可的目标:企业可盈利,财政可增收,风险可控制、民生可改善、资源环境可持续。

2013年9月我们调查——国务院发改委曾经做过一个问卷调查,多数企业认为7%增长率是合适的。通过这个改革以后,真正把民间的、对内对外增长的活力能够释放出来。

治污先治环保腐败“污染源”

反过来说,中国经济支持中高速增长,那样的潜力还是有的,如果宏观政策得当、改革措施到位,今年能够有一个7%或者稍高一点的增长率,这个可能性还是有的。我们注意到二战以后有几十个国家先后进入了工业化的进程,但是最终真正进入高收入社会的只有13个经济体,大部分都落入了不同类型的中等收入陷阱。

我们总得判断,我再重复一下刚才讲的判断,目前还处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变过程当中,中高速的均衡点还没有找到。当然,实现这个目标不容易,特别需要在座的企业家大家共同努力,共同出主意想办法,多开开像我们这种会,能有一些好的思想能够出来,大家能够达成共识,进一步来推动改革。稳增长短期内还是要稳投资,稳投资要换新机制,要换新的机制,这就要改革了。来源:企业家日报 进入 刘世锦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全面深化改革 新常态 。但是大家看到了中国的经济这几年都是下降的态势,前年8%,去年的7.7%。中国的进出口一般都是20%左右的增长,现在10%都很难,我们预计我们中国的出口在7%—10%之间。

在这个水平上它能够稳定5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,到2020年所设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可以如期实现的。中国经济下一步是什么前景?我个人基本的判断,中国经济目前我们还处在由过去10%左右的高速增长,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期,这个转换期还没有结束。

有一些人做了一些研究,说中国共产党,中共中央开了很多次三中全会,三中全会一般都是讲改革的,改革的文件里回头来看的话写得都挺好的,到底多少落实了呢?有人说如果过去的文件都落实得很好的话,那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都不用写了。2013年,有几个省市自治区它们的GDP增长速度是低于原来的计划水平,这在过去是很少发生的——过去一般都是实际增长速度比原来要高的。

但是今年通过努力以后,就是7%以上的增长还是有可能实现的。包括日本、中国的台湾等还有其他的经济体,他们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长——韩国在90年代的中期,中国台湾在90年代的初期。

这里我想稍微回顾一下,就是三年前我们曾经有一个研究。虽然我们的增长速度降低了,会降到8%以下、7%左右,但是我们吸纳1000多万人的就业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,现在反而有一些地方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。总的来讲,放宽准入,对外特别是服务的开放,包括金融之电讯、医疗、教育、文化等方面,发展的潜力很大,但体制机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,恐怕还是要通过开放来促改革,总的来讲我认为是稳住一块,提高一块,放开一块,短期有利于经济增长,长期有利于结构调整,使我们的经济能进入中高速的稳定增长期,也就是说将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,进入这样的状态,来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。也就是中国上上下下对中国经济的转换共识是增加的。

意思就是它还有一个下探的过程,所以从去年下半年回升,是由于预期的调整和存货的调整做的短期的回升,还会有一个探底的过程。从日本、韩国的经验来看,他们在当年由高速增长转为所谓的中度增长的时候,他们的下降幅度是很大的,日本、韩国大概下降了50%左右,当然日本中间有几次的折腾和反复,最后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。

怎样达到这样的目标?三中全会做出一个《决定》,大家的评价比较高,就像习主席说的,《决定》是一个好文件,但是大家担心能不能落实。但是今年的经济,我们经常用一句话叫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,此时此刻,我觉得比过去好像都要大一点。

负面清单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政府的准入管理,你以后就管说什么事儿不能干,把禁止和限制的列出来,除此之外的都能干,要做这么一个改革。国际形势变化是次要的原因,主要是我们中国的出口成本在上升,所以以后中国就是7%—10%的增长。

能不能拿出一些项目来给社会,包括给地方政府,让它去投资;另外地方融资平台的问题,现在关键是要进行清理整顿,关后门、堵邪门、快前门,对有融资能力的地方政府还是要给它创造条件,这次三中全会文件特地讲了,基础设施,政策性文件也应该有所突破。前期刚好公布的前两个的数据,工业的增加值在10%以下,好几项指标都是偏弱的,今年的形势怎么样还要看。我们最近几年,虽然增长速度在回落,但是2008年当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,出现了2000万人失业的情况是不一样的,现在就业的状况总体是稳定的。今年整个经济下行的压力不能低估的。

比如铁路改革,中国的铁路还有发展潜力,特别是高铁有发展潜力,铁路总公司现在负债率很高,没有人敢投资,没有银行敢给它钱了。但是去年有几个省低于原来预期,或者计划的水平。

我们在7.7%的背后应该注意中国的经济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。我们做过调查,中国的经济在7%的话,相当数量的企业,可能20%、30%的企业是亏损的,所以中国的企业是典型的速度效益型的企业。

2013年是中国经济总体上还算是不错的,7.7%的增长率,为什么说不错呢?因为前些年的增长10%以上,大家觉得都很容易,现在7.7%为什么就很不错呢?关键是中国经济整个增长的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做一个提法的时候大部分人不相信,中国已经是三十年高速增长,怎么会发生这种变化。